日照茶企扩军之路: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打组合拳


日照一茶企老板在展会上泡茶



一日照茶企展位吸引众多市民驻足



一威海市民在展会上购买了4斤日照绿茶

大众网日照5月27日讯(记者 崔维成)从日照到济南,再到“闯关东”、“进京”;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参展……近年来,日照茶企不断尝试走出去,开拓市场,日照绿茶也随之从不为人知发展到全国知名。

茶企:每到一个城市都关注茶行数量

22日下午5时许,一辆鲁L的面包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路程,从威海高速口下高速,沿着青岛路一路向北行驶,直奔威海市会展中心。车内坐着几位日照茶企老板和工作人员。下高速后,他们都不言语,眼睛一直来回望向路两边。

七八分钟后,日照市圣园春茶叶有限公司的郑家新打破了沉默,“我怎么没看到有茶行?”“我刚才看到了两家。”靠近另一侧车窗的日照绿雪芽茶叶公司总经理徐雪峰说道。原来,每到一个城市,他们都会关注茶行的数量,以推测当地市民对茶叶的需求度。而这,早已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。

当天,日照11家茶企相继赶到威海市,参加2014威海市茶博会。在4天的展会时间内,日照茶企展示了优质的日照绿茶和红茶,并热情地邀请威海市民品尝了正宗的日照绿茶。有的市民先后三次前去购买,不少威海市民甚至表示,前去观展就是为了买日照绿茶。此次茶博会,日照茶叶销售额超过10万元。

而这,只是日照茶企去外地参加展会的一个缩影。

曾经:单枪匹马闯市场――不受重视

2006年,日照市甲子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炳冯带着有机茶赶赴乌鲁木齐,参加一个有机食品展。当时日照前去参展的茶企仅此一家。展会结束后,赵炳冯估算,他家的茶叶交易额应该是所有参展茶企中最高的。但是,日照绿茶的销售量却赶不上四川茶及台湾茶,因为四川有3家茶企抱团参加,台湾茶企也是组团参加。

“个体参展虽然能多卖一些茶业,但是组成一个团队参展,才能展示一个地域的品牌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感受,赵炳冯深有感概地说。

同样是在2006年,日照市 6家茶企到青岛参加茶博会。由于没有统一的人员进行协调及服务,茶业们都是自己联系主办方,单枪匹马地赶赴展会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莒南县也有三四家茶企参展,虽然他们的数量比日照少,但是他们抱团参加,并有专人负责和主办方进行沟通,因此受到了主办方的重视。也就是在那次茶博会之后,日照茶企们意识到,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茶叶组织,统一组织开展活动,也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日照绿茶的影响力。

2007年,日照茶叶商会应运而生。从此,日照市有了一个专门为茶企服务的机构。

如今:连续抱团参展――备受关注

2009年,日照市茶企正式开始抱团闯市场。

2009年9月,日照市10多家茶企抱团赶赴济南参加展会,首次组团参展的他们备受关注,让更多人知道了日照绿茶品牌。

2010年,日照茶企抱团到石家庄市,首次走出山东到省外参展,短短3天的展期内,日照绿茶交易量达11万元,创下了历史之最。茶企们纷纷尝到了甜头,并于次年再次组团到石家庄参展,日照绿茶品牌再次在北方唱响。

2012年,日照茶企们两次“闯关东”,到哈尔滨参加展会,宣传、推广日照绿茶。进入哈尔滨市区后,茶企们在大巴车车身上挂起了两条条幅,一侧印有“日照绿茶――江北第一茶”,另一侧为“日照茶企向山东老乡问好”。“山东也产茶叶?”不少市民看到家乡来了茶企后,不禁问道。“山东不但产茶叶,而且产好茶叶。”时任日照茶叶商会会长的王子春回答道。参加此次展会后,日照市多家茶企在哈尔滨有了代理点,其中圣园春茶叶公司在哈尔滨的代理点每年茶叶销售额达15万元。

2013年10月,日照14家茶企首次抱团进京,在为期4天的2013年北京国际商品交易博览会上,日照绿茶获得了京城市民的认可。从此,日照绿茶真正在北京有了一席之地。

2013年8月,为了更好地为日照茶企服务,日照茶叶商会改组为日照市茶行业协会,会员企业由60多家增加到80余家,副会长单位由6家变为12家,日照茶企组织首次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,并增加了帮助茶企贷款等职能。

未来:继续闯市场――打造全国知名品牌

谈及近年来日照绿茶品牌的发展之路,日照市茶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王子春颇有体会。“几年来,日照茶企们走南创北,做宣传,搞推介,正是他们的汗水才造就了今天日照绿茶的地位与知名度。”王子春说,协会曾组织茶企到香港、浙江、安徽等地考察、学习,整个过程可以用“南方学习,北方拓市场”来概括。

据统计,日照市共有20万亩茶园,年产茶叶9000吨。根据规划,日照市茶行业协会将继续带领日照茶企走出去,每年参加一至两次全国大型展会,继续开拓市场,将日照绿茶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。“当然,产品质量是首先要保障的。”采访最后,王子春补充说。

初审编辑:张丽

责任编辑:李雪